国产在线观看网址入口,日本七七中文字幕,国产精品视频亚洲精品视频,国产免费人成电影在线看

<small id="6umzp"></small>
<th id="6umzp"></th>

  • <object id="6umzp"></object>
    <object id="6umzp"><tt id="6umzp"></tt></object>
  •   您现在的位置:  首頁 > 專題 > 子云亭 > 正文
    傳承的教師情結(jié)
    发稿时间: 2024-11-03 09:48    来源: 綿陽日報


      □ 楊平(鹽亭)

      常言“家有五斗糧,不做小孩王”,但我家大不一樣。我家祖孫三代有八位教師,若算上妻子娘家,竟達十五位之多。

      我的父親生于1928年,是一位小學教師。他早年在鹽亭縣龍鳳鄉(xiāng)馬國良先生的私塾求學,后考入文同中學,畢業(yè)后踏上從教之路。新中國成立之后,國家錄用教師,他的職業(yè)有了保障。

      父親熱愛教育事業(yè),先后在龍鳳、高燈和三河等鄉(xiāng)工作,從村小到鄉(xiāng)小,從小學到初中,執(zhí)教近四十年。期間輾轉(zhuǎn)多地,飽嘗艱辛,卻也深感教書育人之樂。他特別能說,在家中、家族里講話條理清晰,在學校更是信手拈來、引經(jīng)據(jù)典。在那個教學條件簡陋的年代,冷壇破廟、石桌土凳,一本書、一張黑板、幾支粉筆便是全部。父親講課認真,知識傳授詳細,雖有師生互動,但以講授居多。他當班主任時嚴格管理,關心學生無微不至,常與學生談話至忘就餐,還掏錢讓學生買小吃,學生稱他為“話簍子”。他的教學成績名列前茅,所帶班級十分優(yōu)秀。

      我們小時候與父親相處時間少,他在外鄉(xiāng)教書,我們在老家上學。他教學生涯的精彩,我們多是后來聽聞。如他曾三次冒酷熱勸輟學學生返校。1980年,父親退休,后又被留用幾年。此時,妹妹參加工作,成為家里第三位教師。而我是家里第二位教師。1977年高考制度改革,我考上師范學校,1979年畢業(yè)從教。我不像父親能說,但很能干。起初我并不愿當老師,因父親守著冷壇破廟,清貧如水,家里年年超支。但進師范學校后,我慢慢喜歡上這個職業(yè)。

      師范畢業(yè)后,我在鄉(xiāng)初中任教。我擔任班主任兼語文老師,努力治理,讓班級風氣變好。我從早到晚與學生打成一片,如知心大哥哥般守護他們。學生有矛盾及時調(diào)解,有情緒找原因清除,有困難盡力幫助,生病時給予關愛。好老師應德藝雙馨。在教學中,我注重教學水平,準確傳授知識,講究教學藝術。作文教學是關鍵,我自己先寫做示范,打破學生寫作瓶頸。

      多年教書,我深深愛上這一職業(yè)。雖后來走上教育行政管理崗位,但常沉浸在與學生的美好回憶中??吹侥菐资緲s譽證書,深感教師職業(yè)至高無上。我、妻子、妹妹、姐夫、女兒女婿、侄兒侄女都是師范大學畢業(yè),正為教育事業(yè)無私奉獻。教師是我家的榮耀,雖人生淡泊,但立德樹人,功德無量。前輩已前行,后輩當仁不讓,愿教育世家的教師越來越多,教師情結(jié)根深蒂固。
     

       編輯:郭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