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在线观看网址入口,日本七七中文字幕,国产精品视频亚洲精品视频,国产免费人成电影在线看

<small id="6umzp"></small>
<th id="6umzp"></th>

  • <object id="6umzp"></object>
    <object id="6umzp"><tt id="6umzp"></tt></object>
  • 新聞熱線:0816-2395666
    設為首頁
    加入收藏
    您现在的位置: 首頁 > 綿州大小事
    “老綿陽”王裕谷——用畫筆留下一條江與一座城的記憶
    发稿时间:2023-10-29 09:12   来源: 綿陽日報
      摘要:綿陽的發(fā)展日新月異,但關于老綿陽城的情感和記憶,卻永遠存留在我們的心中。今年68歲的王裕谷用畫筆記錄下那一個個質樸而溫情的生活畫面。近日,記者在位于綿陽城區(qū)臨近涪江一棟商住樓的工作室里見到正在繪畫的王裕谷。在工作室畫臺一側,放著一本《一谷水粉風景寫生》畫冊。王裕谷關于一條江與一座城的記憶,就在那本畫冊里,那也是幾十年前涪江兩岸老綿陽城的歷史與自然人文的真實記錄。

      涪江碼頭(圖片由王裕谷提供)

      正在創(chuàng)作的王裕谷

      □綿報融媒記者 張登軍 文/圖

      綿陽的發(fā)展日新月異,但關于老綿陽城的情感和記憶,卻永遠存留在我們的心中。今年68歲的王裕谷用畫筆記錄下那一個個質樸而溫情的生活畫面。近日,記者在位于綿陽城區(qū)臨近涪江一棟商住樓的工作室里見到正在繪畫的王裕谷。在工作室畫臺一側,放著一本《一谷水粉風景寫生》畫冊。王裕谷關于一條江與一座城的記憶,就在那本畫冊里,那也是幾十年前涪江兩岸老綿陽城的歷史與自然人文的真實記錄。

      涪江邊的寫生人

      一輪紅日躍出云層,霞光映照在粼粼江面,對岸若隱若現(xiàn)的造船廠、晨光薄霧中的遠山,與近處岸邊的貨運碼頭、江邊洗衣服的大姐大媽們,形成一幅絕美的畫面。王裕谷忍不住心中一喜,趕緊拿出畫筆勾勒起來。

      那是1976年初夏的一個清晨,王裕谷一大早背著繪畫工具到涪江邊寫生,留下水粉寫生畫《涪江之晨》。

      出身于教師家庭的王裕谷,因父親收藏了不少名家字畫,為他心中埋下藝術的種子。小學畢業(yè)后,開始學習繪畫。

      1976年,王裕谷進入原紅光電訊器材廠,當時的涪江兩岸稍顯荒蕪,河堤低矮,江邊碼頭??恐鞯赝档拇唬€有說著不同方言的船工、洗衣服的婦人、閑逛的路人,充滿了濃濃的市井氣息。在王裕谷看來,這些都是寫生的素材。

      每個早晨與黃昏,王裕谷都會走向涪江邊,記錄下一個個最真實的生活場景。在王裕谷眼里,這些場景正是涪江兩岸綿陽人最真實的生活意趣,質樸而率性,值得用畫筆記錄。

      畫筆下的江與城

      除了涪江兩岸的人間煙火,王裕谷畫筆下記錄的還有綿陽城悠久的歷史與厚重的人文氣息。王裕谷經常在江邊碼頭遙望三江交匯口的南山,南山上的南塔、烈士陵園,承載著一座城市的記憶與綿延不息的紅色基因,這些都成為他筆下的一幅幅畫作。

      1977年,為照顧生病的母親,王裕谷借居東城根街。每天從街巷穿過,那些老屋、小院,還有人來人往的煙火味,讓他創(chuàng)作出了《東城根街》系列寫生。

      每一次走向涪江邊,或是在老街巷里寫生,王裕谷的內心很寧靜。每一次著墨,就像在觸摸城市的脈絡,也是對一條江與一座城的歷史與人文最真誠的品讀。

      老綿陽的生活記憶

      1985年,經過取舍,王裕谷從數(shù)百幅寫生作品中挑選出百余幅,裝訂出一冊《一谷水粉風景寫生》,作為自己繪畫人生的紀念。

      2004年退休后,王裕谷師從著名畫家吳映強學習國畫。在老師的指導下,他的多件作品在全國展覽。現(xiàn)在,王裕谷偶爾還會到涪江畔、街巷中,去尋找曾經的記憶,也會翻出保存許多年的寫生畫進行對比。

      經過幾十年的發(fā)展,綿陽已發(fā)生日新月異的變化,曾經的涪江兩岸已是“一步一景”,曾經的碼頭所在地已成為市民的日常休閑場所。

      “只有了解過去,才會倍加珍惜現(xiàn)在。”王裕谷說,很慶幸當年創(chuàng)作了那些畫作,真實記錄了綿陽的城市歷史與人文風貌,留下了“一條江與一座城”曾經的生活記憶。繪畫已經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,未來將繼續(xù)創(chuàng)作更多的作品。

    編輯:李志



    相关新闻:
    图片推荐